初中语文
-
叠翠流金造句,叠翠流金是什么意思(解释)?
叠翠流金造句1, 60多位中国当今著名诗人面对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庐山,诗兴盎然,纷纷吟诗作赋,佳句迭出。2, 十月的河曲大地,满眼是叠翠流金的农家丰收图,到处是硕果飘香的醉人芳香……3, 金秋时节,黄河三峡景区叠翠流金,高峡平湖,群峰竞秀,孤山峡、八里峡、龙凤峡三峡山水相映,色彩斑斓,连绵不绝。4, 放眼三晋大地,龙腾虎跃,叠翠流金。5, 叠翠流金,春铺胜境千张画;唱红打黑,气壮山城一片天。6, 九月的高青,秋风送爽,天朗气清,叠翠流金,景色宜人。7, 喜欢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的秋时节,有空山新雨月照松前。8, 金秋...
-
少年中国说(节选)|原文、译文对照,少年中国说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节选)原文、译文对照作者:梁启超【原文】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
-
鲁迅《祝福》原文及赏析:每个配角都熠熠生辉
因疫情影响很多地方推迟节后开班时间各大中小学则基本上都已推迟开学时间政府这样做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切断病毒的继续扩散疫情控制住大家的正常生活才可以恢复当然,宅家期间文学也并未走远今天我们也想将此前一个小栏目“文学课”重新“打捞”出来,每天重发一篇旧文用通俗的方式讲解文学经典、分享文学知识、梳理大家生平愿各大中小的文学爱好者能籍此积累一些文学知识一百年前的祝福——鲁迅精读过年回故乡,重读了鲁迅的《故乡》。倒不是为了应景,主要是二丫的课本堆在桌上,随手抽出一本高中语文教材,翻开就是这篇。《故乡》的好,首先在于鲁迅是一个精...
-
琐记主要内容:鲁迅回忆自己离别故土、离开故国的心路历程
琐记,顾名思义,是记述琐事。在《琐记》这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中,鲁迅回顾了自己离开故土、南京求学、东渡日本的经历,还原了自己冲破束缚、追求新知、不断进取的心路历程。离别故土:“衍太太”激发了“我”离开故土、寻求希望的梦想衍太太在《父亲的病》一文末尾登过场。当时鲁迅对她着墨不多,只交代她住“一门里”,和自家离得很近,还交代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父亲周伯宜临终之际,是这位衍太太不断教唆、催促鲁迅大喊“父亲”!在该文结尾处,鲁迅写到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显...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1.平凡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虽然出生很平凡,却用尽一生的努力打造出不平凡的人生。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在黄土高原的土圪里住着一家人,他们分别是孙玉厚,孙少平,孙少安,兰香和兰花。因为家境贫寒,年长的孙少安13岁就主动辍学务农,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农活,在庄稼地里尽情挥洒汗水,但一年到头依然是两手而空、颗粒无收。为了供养弟弟妹妹读书,为了赡养父母,少安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经过不断地艰苦奋斗,在村子里办了一个大型的烧砖厂,虽然中途遇到...
-
关于《西游记》的最新读后感精选6篇
篇1 说到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这部名著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个经历九九八十一次磨难终于上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然而,他们师徒四个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 孙悟空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天不怕地不怕。他有一身高超的本领,敢作敢为。他敢于大闹蟠桃会,砸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还多次大闹天空,与妖魔鬼怪斗。 唐僧过于迂腐,但也是一个老好人,善于被善意的外表所迷惑,还多次错怪孙悟空,一有空就打坐,柔弱的外表下透露坚定。 沙僧是一个和唐僧一样的老好人,虽说他本是不大,但他勤勤恳恳,甘做后勤...
-
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60句经典诗词名句
标题: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60句经典诗词名句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原文及译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
-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适合语文九年级)
【设计者】翁洲、沈翔、范萍、杨建国【内容出处】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二板块内容“与造物者游”。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014年版),P74—75。(2课时)【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体会经典文言作品的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学习目标】1.通过多梯度的朗读,掌握文中出现的...